其實膠片原教旨主義堅持的不是膠片的物質性,而是物質性攜帶的權力。數字帶來的是權力的稀薄化,不只是拍攝成本的降低、拍攝手法和畫面制作的自由度以及導演、攝影和后期團隊對終剪的控制權重商重組,更是廣義的公眾對媒介的access——某種程度上,科技帶來的是影像的部分解放,是舊結構的打亂和重建,是變相促進了一場民主化。影院的神殿屬性不會徹底消失,只是其空間邊界擴展/模糊了。好玩的是,明明都是控制欲極強的導演,芬奇和諾蘭從膠片數字之爭中得出了關于自身權力的結論截然相反,這簡直仿佛美國政治左右之爭的好萊塢微縮。不過!資本當然可以找到鉗制數字的新方法(如3D濫用),一扇門開了,會有新的大門隨之誕生。最重要的是掃描修復歸檔!喜歡卡梅隆反問:When was it ever real?! 以及,老馬??
凱特·溫絲萊特,馬提亞斯·修奈爾,圭洛姆·加里尼,安德麗婭·賴斯伯勒,瑪莎·普林頓,休·格蘭特,唐納德·薩基·馬凱,路易·邁內特,喬納森·卡斯,羅里·基南,維諾迪尼·帕特爾,丹尼·韋伯,妮基塔·查達哈,齊·劉易斯-帕里,Natsumi Kuroda,Cam Spence,Nina Fog,李仙湖,Loris Monet,Kelvin Ade,Michael Joel Bartelle,Brian Martin
用戶評論